“顾左右而言他”是现代人防止尴尬,或者转移话题的一个谈话方法。其实这个成语源自《孟子》一书。《孟子》一书七篇,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,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,对弟子的言传身教,游说诸侯等内容。其中的智慧值得大家不断学习。
顾左右而言他的意思是
左望望,右看看,避开正在说的话题而说别的事。形容有意想避开他们的问题,支吾过去。顾左右:看看两旁的人;而:文言连词,在这里表示转折关系;言他:说别的。
顾左右而言他的典故
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曰:‘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?’王顾左右而言他。”
解释:看着两旁的人,说别的话。形容无话对答,有意避开本题,用别的话搪塞过去。
故事:
战国中期,有一个名叫孟子(又称孟轲)的人。他是儒家的代表人物。
据了解,有一次,他对齐宣王说:“有一个人,由于要到楚国去,把老婆孩子交托给他的朋友,请予照顾。等到他回来的时候,才了解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冻挨饿,那位朋友根本没尽到照顾的责任。你说这该如何解决?”
齐宣王答道:“和他绝交!”
孟子又说:“有一个实行法纪、掌管刑罚的长官,却连他一个人的部下都管不了。你说这该如何解决?”
齐宣王说:“撤他的职!”
最后,孟子说:“全国之内,政事败乱,人民不可以安居乐业。你说这又该如何解决?”
齐宣王“顾左右而言他”,即看着两旁站立的随从,把话故意扯到别处去了。
原文:
孟子谓齐宣王曰:“王之臣,有托其老婆于其友而之楚游者,比其返也,则冻馁其老婆,则如之何?”
王曰:“弃之。”
曰:“士师不可以治士,则如之何?”
曰:“已之。”
曰:“四境之内不治,则如之何?”
王顾左右而言他。
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
顾左右而言他的同义词
【支吾其辞】支吾:言辞不清。指言语含糊,搪塞应对,不愿爽快地道出实情。
【答非所问】回答的不是(他们)要问的内容。
【含糊其辞】含糊:不明确,不清楚;辞:话语。故意把话说得不了解、不清楚。
【隐约其辞】隐约:不明显,不了解。形容说话语意不明,躲躲闪闪,有意不把话说了解。
【支支吾吾】支、吾:说话含混躲闪。形容说话吞吞吐吐,含混搪塞。
顾左右而言他的反义词
【直言不讳】直言:直率地说,说真话;讳:隐讳,禁忌。直率敢言,毫不隐讳。比喻直截了当地说出心里话,实话实说,一点也不隐讳。
【心直口快】口快心直,有话就说出口。
顾左右而言他这种人是什么心理
普通人在面对我们的过失时不愿负责,或想隐藏自己真实想法时的反射动作。
现代心理学已经证实,思想与肢体动作有着势必的关系。当一个人心虚时,就会有一些特定的肢体语言,而当一个人内心坦然时,又会有另一种肢体动作。“顾左右而言他”就是一个人心虚时典型的反应模式。
一个人假如在内心的深处没办法同意我们的行为,又没勇气承认我们的过错时,只好将头埋进梦想的世界,当只逃避现实的鸵鸟。因此,在面对到自己逃避或不愿回答的问题时,“顾左右而言他”就是最好的选择了。